中美科技贸易摩擦硝烟未散,继此前的华为、中兴等科技巨头遭到制裁后,美国将手伸到了跨境大卖圈。

图片

对TP Link展开调查 图源:insurancejournal

最近,头部硬件企业 TP-Link 先后遭遇美方数据安全调查与天价专利诉讼,这场看似企业个体的危机,实为中国卖家闯荡美国市场的 “全景式困境样本”。

一、TP-Link在美遭调查

近日,外媒报道称,美国德州总检察长 Ken Paxton 宣布对全球网络设备巨头 TP-Link Systems Inc. 展开调查,指控这家源自中国深圳的企业涉嫌协助中国政府获取并滥用美国消费者个人信息。该消息如重磅炸弹,迅速在跨境电商领域引发广泛讨论。

事件的起始,源于2024年5月,当时 Ken Paxton就开始发难,威胁对TP-Link等中国企业采取法律行动,理由是“侵犯本州居民隐私权”,直至近期正式发起调查。

资料显示,TP-Link 成立于 1996 年,总部位于深圳,是全球顶尖的 Wi-Fi 设备生产商之一,产品涵盖家庭及企业级路由器、交换机、智能插座、摄像头等网络设备,业务遍及 170 多个国家。早在 2008 年,TP-Link 便在美国设立分公司,推进本地化运营,力求以 “全球品牌” 身份融入美国市场。

图片

TP-Link亚马逊官方店铺

多年来,凭借高性价比与稳定性能,TP-Link 在美国家庭及中小企业网络设备市场占据重要位置。但在中美科技对峙加剧的当下,其背景成为监管机构重点审查对象。

2023年,美国企业NETGEAR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指控TP-Link侵犯其5项Wi-Fi技术专利,涉及12款路由器产品。依据美国相关法规,若指控成立,TP-Link涉案产品将面临在全国范围内禁售的风险。经过一年多的诉讼,该案最终以TP-Link支付1.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和解告终,这一金额相当于众多中小跨境企业多年的营收总和。

目前,TP-Link 在亚马逊上商品丰富,覆盖家庭网络、企业通信、智能家居领域,主力产品包括路由器、智能插座、摄像头、USB 无线网卡及蓝牙适配器等,是美国消费者青睐的网络设备品牌,多款产品长期稳居亚马逊热销榜。

二、美方打击中国跨境大卖早有先例

事实上,类似TP-Link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美国市场针对中国跨境企业频繁采用的典型策略:一方面以“数据安全”为由启动监管审查,另一方面借助“专利侵权”发起法律诉讼,形成双重压力,迫使企业往往不得不作出让步。

图片

图源:TP-Link 社媒

可以来看看几个典型的案例。

深圳3D打印企业拓竹科技,其热销产品X1C因性价比高在美国市场广受欢迎,却遭到Stratasys提起专利诉讼,并被指“服务器存在安全风险”,业务拓展严重受阻。

道通科技于2023年底与美国博世达成专利和解,支付金额超过2亿元,而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仅为2.67亿元,和解支出几乎抵销其大半年利润。

海能达因被美国法院认定侵犯商业秘密,除被处以高额罚款外,更被要求全平台下架产品,多年经营的市场几近归零。

最终,许多中国跨境企业最终都是以“花钱了事”终结。

综合来看,TP-Link多次接受调查的遭遇,揭示出中国跨境卖家在开拓美国市场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然而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合规经营与技术实力已成为出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唯有主动适应国际规则、持续夯实内在能力的企业,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点赞(35)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