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以来,TikTok Shop美区卖家集体陷入“运营震荡”——部分店铺GMV暴跌、订单量骤减至0、收到违规警告,甚至触发延迟回款机制。这场风波的核心,是TikTok针对USPS自发货的政策调整:强制卖家通过平台官方系统生成USPS面单,打击邮资欺诈与物流违规。作为跨境电商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TikTok美区的“合规升级”不仅影响了平台内商家,也给多平台运营的跨境卖家敲响了物流合规的警钟。

输入图片说明

一、TikTok美区高速增长背后,物流合规成“隐忧”

2025年,TikTok Shop美区的增长速度堪称“狂飙”:第三方数据显示,上半年美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20%,贡献了全球GMV的22%;截至10月,美区商家数量突破47.5万家,短视频驱动销售占比达70.06%。但高速增长的背后,物流合规问题逐渐暴露——USPS自发货作为卖家首选模式,因低门槛成为“邮资欺诈”的重灾区:部分卖家使用无效标签、未付邮资发货,导致包裹被退回、买家投诉激增,严重影响平台信任度。
飞跨浏览器观察到,这种“野蛮生长”的物流模式,其实早已埋下隐患——当平台从“拓量”转向“提质”,物流体验成为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政策调整只是时间问题。

二、政策核心:不是“禁USPS”,是“管”非官方面单

10月中旬,TikTok Shop美区正式宣布:自10月27日起,中国POP商家使用USPS自发货,必须通过平台官方物流系统(TikTok Shipping)生成面单,禁止使用自有账号或第三方工具打印。这一政策的核心不是“限制USPS”,而是“规范USPS使用”——针对的是“未付邮资”“假标签”等违规行为。
为什么要这么做?飞跨浏览器了解到,2025年上半年,TikTok平台因物流违规导致的买家纠纷率上升了35%,其中USPS渠道占比超60%。通过官方系统生成面单,不仅能确保邮资已付、标签有效,还能自动同步物流追踪数据,减少卖家与买家的纠纷。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全球物流已明确回应:使用MCF生成的USPS面单不受影响,目前正与TikTok合作优化识别方案,这也给多平台卖家提供了过渡空间。

三、卖家阵痛:订单暴跌、测款受限,旺季节奏被打乱

政策落地后,最直接的影响是卖家的运营节奏被打破:

  • GMV骤降:第三方工具Tabcut监测显示,10月12-20日,部分美区小店日均GMV暴跌,甚至出现日出单量为0的情况;
  • 违规警告与回款延迟:飞跨浏览器了解到,多位卖家反馈店铺收到违规警告,涉及订单限制、流量降权——某头部大卖因1-2单异常订单触发30天延迟回款,单日销售额从7-9万美元降至2-3万美元,跌幅超70%;
  • 测款模式失效:对中小卖家而言,USPS自发货原本是“轻量化测款”的核心工具——用低运费快速测试产品潜力,现在必须通过官方系统,测款周期从3-5天延长到7-10天,直接错过黑五前的选品窗口期。

四、长期趋势:从“流量驱动”到“履约驱动”,卖家需重构运营逻辑

这场物流震荡,本质上是TikTok从“流量平台”向“电商平台”转型的必然选择——当用户和商家规模达到临界值,物流履约能力直接决定平台的长期竞争力。对卖家而言,短期阵痛后,需要重构运营逻辑:

  1. 优先对接官方物流:无论是TikTok Shipping、FBT还是CBT,官方物流不仅合规,还能获得绩效豁免、黑五补贴等资源;
  2. 优化供应链布局:探索本地化仓储(如亚马逊MCF),减少跨境物流依赖,提升履约效率;
  3. 拥抱自动化工具:用AI标签生成器、ERP系统对接官方物流,减少人为错误,提升运营效率。

结语:合规不是“约束”,是“长期通行证”

TikTok美区的物流政策调整,看似是“限制”,实则是“保护”——保护合规卖家的利益,保护平台的信任生态。对跨境卖家而言,适应合规要求不是“负担”,而是获得长期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未来,随着平台对物流体系的掌控力增强,那些提前布局官方物流、本土化供应链的卖家,将在TikTok美区的“合规时代”中脱颖而出。
从行业趋势看,这一事件也预示着跨境电商的“下半场”方向:不再是“抢流量”,而是“拼履约”——物流合规化、本土化将成为卖家的核心壁垒,只有跟上平台的转型节奏,才能在旺季大促和长期运营中稳步前行。

点赞(50)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