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跨浏览器了解到,2025年10月亚马逊平台美妆个护类目迎来显著销售爆发——派对与节庆化妆需求成为核心增长引擎,10款头部产品月销售额均突破26万美元且销量过万,功能性彩妆、特效美妆与日常造型工具共同构成此次增长的“三驾马车”。

输入图片说明

亚马逊美妆个护10款产品月销破26万:哪些单品成了“销量王”?

此次销售爆发中,多款产品凭借精准的场景定位脱颖而出:

  • GrandeLASH-MD睫毛增长液以235.2万美元月销售额位居类目榜首,月销量超5.4万件,成为“睫毛护理”赛道的绝对黑马,其“临床验证有效”的标签直接击中消费者对“快速变长”的需求;
  • MEICOLY彩色粉底液借助万圣节、感恩节等节庆特效妆容需求,月销12.7万件,坐稳“特效彩妆”流量C位,可调和成彩虹色、金属色的特性完美适配派对“出片妆”;
  • Conair卷发棒以77.1万美元销售额,展现日常造型工具的稳定市场潜力,“负离子护发+快速升温”的功能满足了消费者“日常卷度持久”的需求。

此外,亮片啫喱(月销超8万件)、身体磨砂膏(月销超6万件)、定妆喷雾(月销超7万件)等产品也表现亮眼,共同构成“节庆场景+日常场景”的全覆盖产品矩阵。

消费者为什么同时追“即时妆效”与“长效持妆”?

飞跨浏览器观察到,此次销售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美妆产品的“双重需求升级”——既想要应对特定场景的即时效果(如派对上的“亮片啫喱一秒变闪”“彩色粉底液打造特效妆”),也离不开日常或长效活动的持久能力(如定妆喷雾的“8小时不脱妆”“身体磨砂膏的“持久光滑”)。
这种需求组合,让美妆产品从“单一功能”转向“场景适配”:比如MEICOLY彩色粉底液既能满足万圣节的“夸张特效妆”,也能通过稀释使用适配日常轻欧美妆;GrandeLASH-MD睫毛增长液则兼顾“即时刷出纤长感”与“长期使用促进睫毛生长”,契合消费者“短期变美+长期保养”的双重诉求。

品牌凭什么脱颖而出?功能性与伦理化成关键

在产品之外,品牌的“差异化价值标签”成为制胜关键。飞跨浏览器提示,当前亚马逊美妆消费者的决策逻辑已从“看效果”转向“效果+安全+伦理”三重考量:

  • 功能性保障:Grande Cosmetics睫毛护理系列通过眼科医生测试,明确标注“适合敏感眼周”,直接解决了消费者对“睫毛液是否伤眼”的核心顾虑;
  • 伦理消费:MEICOLY特效彩妆坚持“无动物实验”,GrandeLASH-MD等品牌推出“纯素认证”产品,精准契合当下“拒绝动物测试、选择可持续美妆”的消费趋势;
  • 安全背书:多款热门产品标注“ dermatologist-tested(皮肤科医生测试)”“non-comedogenic(不致痘)”,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试用门槛”。

数据显示,带有“眼科测试”“无动物实验”“纯素认证”标签的产品,月销售额较普通产品高出30%以上,足见这些标签已成为品牌的“流量密码”。

从销售爆发看美妆市场的未来趋势:场景深耕+价值共鸣

此次亚马逊美妆个护的销售爆发,本质上是“场景需求被激活”与“品牌价值被认可”的共同结果。从趋势来看,未来美妆市场的增长将更依赖两点:
一是场景化深耕——不再是“泛泛做美妆”,而是精准切入“派对节庆”“日常通勤”“约会聚餐”等具体场景,开发适配性产品;
二是价值共鸣——品牌需要从“卖产品”转向“卖理念”,通过“安全背书”“伦理认证”等标签,与消费者建立“价值观认同”。
比如Grande Cosmetics通过“眼科测试”传递“安全”,MEICOLY通过“无动物实验”传递“伦理”,这些理念不仅能提升产品溢价,更能建立长期的品牌忠诚度。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此次销售数据或许是一个信号:与其追逐“流量热点”,不如深耕“场景需求”;与其强调“产品效果”,不如传递“价值认同”——这或许才是美妆个护类目长期增长的核心逻辑。

点赞(79)
返回
顶部